欢迎来到矿宝网![ ] [ 快速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矿宝资讯> 煤矿资讯 >正文

山西建设煤层气战略性新兴产业 置顶贴 精华贴 热门贴

2017年09月18日03:08 来源:
分享到:
       经过近20年的探索和实践,山西省煤层气资源勘查开发终于打破多年徘徊局面,陆续取得一批重要成果,初步形成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基础。截至2015年底,山西全省累计探明煤层气地质储量5784.01亿立方米,约占全国的88.0%;煤层气(包括煤矿瓦斯)抽采量和利用量占全国的56.1%、66.4%。

      而今,为加快发展煤层气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建设国家综合能源基地,保障“气化山西”战略实施,山西省出台了《山西省煤层气资源勘查开发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

      这一《规划》是全省煤层气资源勘查、开发利用和保护的指导性文件,也是依法审批和监督管理煤层气资源勘查和开发利用活动的重要依据;它以实现煤层气资源集约利用和规模开发为目标,最终要为建设煤层气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家综合能源基地做出重要贡献。

       山西煤层气资源富饶,在能源革命的蓄力加速期,山西要想在新一轮发展中争取主动,必须做大做强煤层气产业。

       根据煤层气资源调查评价成果,全省埋深2000米以浅的含气面积为3.59万平方千米,预测资源量约8.31万亿立方米,占全国的27.7%。截至2015年底,全省累计探明煤层气地质储量 5784.01亿立方米,约占全国的88.0%,主要分布在沁水盆地和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其中沁水煤田4341.18亿立方米,河东煤田1228.55亿立方米,西山煤田214.28 亿立方米。

       截至2015年底,全省境内共设置煤层气及油气矿业权48个,登记面积5.49万平方千米。其中煤层气矿业权41个、登记面积3.06万平方千米,包括探矿权33个、面积2.90万平方千米,采矿权8个、面积0.16万平方千米;登记油气探矿权7个,登记面积2.43万平方千米。“十二五”期间,沁水盆地、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两大产业化基地建设稳步推进。全省煤层气利用量达250亿立方米,相当于节约标准煤300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75亿吨。2015年,地面抽采煤层气和煤矿瓦斯抽采总量达到101亿立方米。

       截至2015年底,全省累计施工煤层气钻井15379口,在建及建成地面煤层气产能77.09亿立方米/年。寿阳、沁南、柿庄、郑庄、三交、柳林、大宁—吉县、延川南等区块新提交探明地质储量,潘庄、樊庄、潘河、保德等重点开发项目建成投产。2015年,地面抽采煤层气量达到41.77亿立方米、利用量34.78亿立方米,分别占全国的94.93%、91.53%,利用率为83.27%,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1个百分点。

       2015年起实施的煤矿瓦斯抽采全覆盖工程,有效促进了煤矿瓦斯的抽采利用。截至2015年底,全省1055 座煤矿建成了316座煤矿瓦斯抽采系统,还有阳泉、晋城、西山、离柳、潞安五个瓦斯年抽采量超过1亿立方米的矿区。2015年,煤矿瓦斯抽采量60.2亿立方米、利用量22.3 亿立方米,分别占全国的41.65%、46.46%,利用率为3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7个百分点。

       截至 2015年,煤层气已经成为工业、商业、交通等产业集群以及城乡居民生产生活的重要能源。煤层气(煤矿瓦斯)发电装机容量超过100万千瓦,晋城市总装机容量28.4万千瓦,成为全国最大的煤层气发电基地,也是世界上瓦斯发电最集中、装机规模最大的区域。沁水县建成5个煤层气压缩站、4个煤层气液化项目,可形成每日液化155万立方米标准状态煤层气的能力,年利用6 亿立方米,建成全国最大的煤层气液化基地。潞安集团在煤基合成油项目中,将煤层气作为重要原料加以利用。

       国家在山西境内建成了陕京一线、陕京二线、陕京三线、榆济线、西气东输等东西向的过境管线;山西投资建设了连接22 个市辖区、74 个县城的省内管线,输气管道总长已达8000 公里,形成“三纵十一横、一核一圈多环”的煤层气输气管网系统,为煤层气产业发展提供重要保障。除娄烦县外,105 个县(区)城区和部分矿区已建成市政煤层气(燃气)管道,保障了燃气供应,惠及人口1800 万。

      可以说,山西具有得天独厚的煤层气资源条件,且在全国发挥了重要的引领和带动作用。

       “十三五”时期,是推动能源革命的蓄力加速期。这个加速期,国内外能源形势深刻变化要求大力推进煤层气利用、煤层气资源赋存条件要求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求转变能源开发利用方式、进一步提升开放水平要求加快煤层气产业发展、全面深化改革要求加快煤层气管理体制机制创新;这个加速期,既是机遇又是挑战。而前不久国务院下发的《支持山西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文件中,要求山西健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机制,打造能源革命排头兵。这无疑为山西在新一轮发展中争取主动,做大做强煤层气产业加上了一个重要砝码。

      《规划》以2015年为基期,2016—2020年为规划期,展望到2025年,适用范围为山西省所辖行政区域。

       围绕山西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和战略部署,综合考虑煤层气资源禀赋、宏观环境、技术创新和市场需求等有利条件,《规划》提出了“2020 年目标”。

        资源保障能力稳步提升。力争煤层气新增探明地质储量5000—8000亿立方米,累计超过1万亿立方米、达到1.1—1.4万亿立方米;发现一批新的接替矿区,为2025年提交新的探明地质储量奠定良好基础,持续强化对煤层气产业发展的资源保障。

        资源利用水平大幅提高。煤层气、煤系天然气(致密砂岩气)、页岩气开发协调推进。到2020 年,力争煤层气抽采量达到200亿立方米,地面开采产能建设达到300—400亿立方米/年,煤层气勘探、抽采、运输、转化全产业链条产值达到1000亿元左右,在全省能源结构中占据重要位置。

        此外,还包括绿色矿业发展模式初步形成、对外开放与共建共享水平显著提高和充满活力的资源管理体系基本建立。

        在“2025年远景目标”中,《规划》指出,要继续加大煤层气资源评价与勘探力度,探明地质储量占预测资源总量比例显著提高,煤层气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持续增强,到2025 年,预计增加探明地质储量5000 亿立方米,产量达到250—350亿立方米/年,产能达到450—500亿立方米/年。煤层气产业布局和结构更加优化,煤层气、煤炭开发时空配置关系更加合理,综合勘查开发机制更加完善。煤层气开发技术得到全面提升,综合开发利用效率进一步提高。煤层气与煤系天然气(致密砂岩气)、页岩气“三气共探共采”和深部煤层气找矿基础理论、关键技术进一步完善,煤层气矿业权市场更趋规范,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绿色矿业发展格局全面形成。

       《规划》在“煤层气勘查开发总体布局与安排”方面,提出要大力推进14个煤层气重点矿区建设,提升煤层气产业竞争力。其中包括,对沁水—屯留、左权—昔阳、沁源—安泽、古交—交城、保德—兴县、柳林—石楼、乡宁—吉县等7 个国家规划矿区实施重点监管,打造新型现代化资源高效开发示范区,推动优质资源的规模开发利用,支撑煤层气产业化基地建设;以煤层气预测含量大于2 立方米/吨的矿区为重点,推进晋中、沁源—古县、兴县—临县、石楼—隰县、大同、宁武、霍西等7个省级重点矿区建设,督促矿业权人加快勘查开发,优先配置煤层气探矿权,促进找矿突破,形成煤层气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接续区。

       此外,山西还将建设吕梁山区天然气、煤层气、页岩气等“三气共探共采示范基地”,以及太行山—太岳山区复杂地层煤层气高效勘探抽采示范基地。集中研究区内天然气、煤层气、页岩气的赋存规律、综合评价指标,完善产业支持政策、勘探抽采技术,加快区域煤层气(油气)基础设施配套、资源利用转化,打造绿色勘查、绿色开采新模式,推动资源高效开发与生态文明建设、企地联手做大产业与拉动区域脱贫攻坚有机结合,促进山西省综合能源基地建设,提高山西和京津冀地区清洁能源保障能力。

       为了深化勘查开发体制机制改革,完善现代市场体系,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增强发展活力与动力。《规划》提出,整合省内煤层气资源勘查开发力量,成立山西省煤层气开发的旗舰企业,承接省级财政投资勘查项目的后续开发,加快完成产能建设和达产见效;依托山西省煤炭交易中心,探索建立煤层气商品交易平台,集中发布具体交易价格与气量,反映价格变化,引导市场交易,形成上游资源勘探抽采、中游资源管网输送、下游资源利用消费有序衔接的运行格局,促进交易规范进行、产销大致均衡、利润合理分配,增强全行业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按照国家油气体制改革要求,理顺煤层气交易和管网输配价格,强化供需合同约束等举措。《规划》中要求,以提高资源型经济开放度为抓手,借助国家推进“一带一路”、中部崛起、京津冀协同发展等重大战略,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内对外开放合作,努力形成灵活多样、深度融合的互利合作格局,开创煤层气产业开放发展新境界。

       既要营造良好的投资营商环境、大力引进资金和先进适用技术,还要加强与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和区域性金融机构合作,努力争取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支持,有效利用各类国外优惠贷款;探索建设公开透明、健康发展的资本市场,对煤层气勘查开发全周期给予多渠道融资支持,降低煤层气行业融资成本。《规划》秉承“共建共享,落实资源惠民”这一原则,提出完善资源开发收益分配机制,依托资源开发助力精准扶贫,切实提高公益性地质调查服务水平和基础设施共享水平,推动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和贫困山区脱贫致富,实现企地共享矿业发展红利。

       此外,整个《规划》还涉及到了统筹协调煤层气与煤炭、常规油气、铝土矿等多种资源的勘查、开发与利用;统筹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提高资源开发的综合效益;广泛推广勘查开采新技术、新方法和新工艺,切实提高资源节约集约与综合利用水平,探索构建绿色勘查开采新模式、新途径,坚决守住生态文明建设的“三大红线”。
|推荐图文|
平台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严禁散播谣言和诽谤他人
温馨提示快速发表无需登录即可留言 captcha

文章评论数:0

点击加载更多>>

矿宝资讯公众号
随时随地查看资讯

热门资讯

    视频新闻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