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长期电力发展的六大趋势

2019年07月02日09:31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分享到:
随着清洁能源大规模发展、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不断提高,以电为中心、电网为平台的现代能源系统特征更为明显。电源结构低碳化转型速度日益加快,电网在更大范围内优化配置资源的能力进一步增强,需求侧资源与储能在系统运行中的角色愈加重要,源-网-荷-储协调优化使电力系统对清洁能源的接纳能力更强,有力推动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建设。国网能源研究院量化研究结果对中国电力中长期发展趋势形成六大判断:
——电力需求仍有较大增长空间。
——电源装机增速快于电力需求。
电源结构呈现“风光领跑、多源协调”态势,风电和光伏发电将逐步成为电源主体,煤电装机将在2025至2030年前后达峰。我国电源装机规模将保持平稳较快增长,2035年将达到约35亿~41亿千瓦,2050年将达约43亿~52亿千瓦。
作为重要的清洁电源,陆上风电、光伏发电的经济竞争力也呈逐步提升趋势,将成为我国发展最快的电源类型,预计2050年两者装机容量占比之和超过一半,发电量占比之和超过1/3。
——电网大范围资源配置能力持续提升。
——需求侧资源与新型储能迎来发展机遇期。
随着能源消费新模式新业态逐步涌现,需求侧资源将在我国电力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方面,在节能降耗的发展要求下,以能效电厂模式推动需求侧节能节电,可在规划中替代部分常规电厂建设,预计2035年、2050年我国能效电厂总容量将分别达到3.8亿、4.5亿千瓦左右。
另一方面,在智能电网与能源互联网环境下,供需双向互动成为可能,激励可削减、可时移负荷以需求响应的形式参与系统运行,成为电力系统重要的灵活性资源,预计2035年、2050年我国需求响应总容量将分别达到2.1亿、4.1亿千瓦左右。
此外,储能技术的逐步成熟将改变电力发、输、配、用同时完成的特性,丰富了电力平衡的手段,可为电力系统调峰调频、新能源消纳等作出重要贡献。新型储能在2030年之后迎来快速增长,预计2035年、2050年装机将达0.5亿、4.2亿千瓦左右。
——电力系统成本将呈现先升后降趋势。
——电力系统二氧化碳排放拐点将显。
随着清洁能源发电量占比逐渐提升,电力系统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在2025年前后出现峰值,峰值水平约为45~50亿吨,2050年排放量约18~19亿吨,占全国二氧化碳排放的比重降至30%以下。2050年单位电量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约为当前水平的22%-26%。
——电力需求仍有较大增长空间。
——电源装机增速快于电力需求。
电源结构呈现“风光领跑、多源协调”态势,风电和光伏发电将逐步成为电源主体,煤电装机将在2025至2030年前后达峰。我国电源装机规模将保持平稳较快增长,2035年将达到约35亿~41亿千瓦,2050年将达约43亿~52亿千瓦。
作为重要的清洁电源,陆上风电、光伏发电的经济竞争力也呈逐步提升趋势,将成为我国发展最快的电源类型,预计2050年两者装机容量占比之和超过一半,发电量占比之和超过1/3。
——电网大范围资源配置能力持续提升。
——需求侧资源与新型储能迎来发展机遇期。
随着能源消费新模式新业态逐步涌现,需求侧资源将在我国电力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方面,在节能降耗的发展要求下,以能效电厂模式推动需求侧节能节电,可在规划中替代部分常规电厂建设,预计2035年、2050年我国能效电厂总容量将分别达到3.8亿、4.5亿千瓦左右。
另一方面,在智能电网与能源互联网环境下,供需双向互动成为可能,激励可削减、可时移负荷以需求响应的形式参与系统运行,成为电力系统重要的灵活性资源,预计2035年、2050年我国需求响应总容量将分别达到2.1亿、4.1亿千瓦左右。
此外,储能技术的逐步成熟将改变电力发、输、配、用同时完成的特性,丰富了电力平衡的手段,可为电力系统调峰调频、新能源消纳等作出重要贡献。新型储能在2030年之后迎来快速增长,预计2035年、2050年装机将达0.5亿、4.2亿千瓦左右。
——电力系统成本将呈现先升后降趋势。
——电力系统二氧化碳排放拐点将显。
随着清洁能源发电量占比逐渐提升,电力系统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在2025年前后出现峰值,峰值水平约为45~50亿吨,2050年排放量约18~19亿吨,占全国二氧化碳排放的比重降至30%以下。2050年单位电量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约为当前水平的22%-26%。
扫码在手机端打开页面
责任编辑:安爱
|推荐图文|

随时随地查看资讯
热门资讯
视频新闻
点击排行